一年前,紅色的“浙江工匠”榮譽證書被送到杭州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臨安恒信成套電氣制造分公司生產部副主任路長征手上時,他正在制造車間進行一項關于環網柜的測試工作。一年后,路長征憑借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成功研制出“一次成型抱箍模具”,于“五一”前夕獲得“杭州市勞動模范”榮譽并受到表彰。
23個春秋,23年磨礪,路長征從一個連圖紙都看不懂的“門外漢”成長為如今手握8項專利、多項QC大獎的電氣設備制造領軍人物,一項項含金量極高的獎項見證了他在電力車間的鳳凰涅槃,更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汗水。
從“門外漢”到“挑戰者”
1999年初,年僅20歲的路長征被分配到了公司制造部,擺在他眼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新產品開發。彼時的路長征還是一個“門外漢”,連設計圖紙都看不懂。
“我四肢健全,也上過學,沒道理人家會的,我卻不會!蹦菚r的車間里,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位老師傅在認真操作機械,旁邊有個年輕人蹲在地上一絲不茍地觀察著每一個步驟,不時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專注而忘我。白天實戰操練,晚上挑燈夜讀,對著筆記本復盤、琢磨、反復思考。
5個月之后,“入了門”的路長征開始了自己的研發之路。當時在實驗室里測試一款產品,路長征發現其性能不太穩定。為了確認設備是否真的存在問題,他不厭其煩地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最終得到的結果:該產品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必須立即進行改進。
“師父!我一定完成任務!”抱著這種信念,路長征把自己關進實驗室,一連進行了數百次的測試、操作,最終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斗成功破解了接地刀不穩定的問題。
從“鉆研者”到“超越者”
在開發班組的同事們看來,路長征之所以能夠成為公司制造部的大工匠,得益于他“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工作態度以及“迎難而上,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
2013年,路長征發現配電柜內銅排安裝的熱縮套管采用的加工方式存在著弊端:降低了加工效率,也威脅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意識到問題后,路長征立馬落實技改創新小組,馬不停蹄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進行分析研究。最終,完成了第一代專用工具/母線熱縮套管專用可調式開孔器的制作,解決了相關問題。
新工藝投入使用一年后,路長征發現該工具仍存在缺陷:定位、切割保護都不是很完美。針對這些問題,他四處查找資料,詢問、請教相關專家,直面問題刻苦鉆研,不久后便研發出專用工具2.0版,縮短了加工時間、提高了產品的優良率。
路長征仍不滿足,為了精益求精,他一有空就琢磨如何進一步完善,最終結合現代化先進理念,研制出了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割的專用工具3.0版,效率高、穩定性好、速度快,工藝更加美觀,生產效率提高了30%多,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
勤于鉆研、勇于創新,路長征也獲得多項實用新型專利。
從“先行者”到“引路人”
電力設備研發是一項包含電機電器、電力自動化等多方面復合技術為一體的高技能工作。路長征清楚地知道,在他們這行技術人才的重要性,更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只有更多的員工掌握了新技術,才能推動咱企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痹凇皫煄健、技術培訓、技能比武等方面,路長征始終傾盡全力。
在路長征這位“金牌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公司員工的技能水平也得到飛速提升。該公司近百名員工獲得電工技師/二級以上職業資格,班組成員曹存余工作室更是被認定為杭州市創新工作室。員工們提起他都贊不絕口:“路師傅是個熱心腸。平時工作中我們有不懂的地方去問他,他總是手把手地教我們,還經常給我們分享他自己鉆研出來的技術絕活!
技術水平的一同提升也加速了創新進程。2021年,隨著杭州市亞運會場館建設和城區改造工程的不斷推進,配網改造工程大幅度增加,中置柜生產質量要求高、工期緊、任務重。作為公司的技術骨干,路長征挺身而出,帶領工作室成員利用節假日集中辦公,不斷更新替換思路,最終用3個月成功研制出一次成型抱箍的模具:原來制作抱箍需4名工人配合制作,單套抱箍制作需要1.2分鐘,現在只需一人操作21秒即可完成,效率提高近4倍,合格率提高到100%,有效保障了亞運會配網改造工程中置柜的保質保量按期交付。
從初心到匠心,路長征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電力創新長征路”。
|